位置提示:安徽热线 > 安徽新闻 > 商业 > -->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应县教育局调整布局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应县教育局调整布局
2013-10-01 12:34
责任编辑:系统抓取 来源:未知 我要投搞 打印
【字号

   应县教育局做好新修订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应县教育局围绕规范决策行为、行政行为、办学行为,加强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工作,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
 
  一、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
 
  今年是应县教育局“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起步之年。今年应县教育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抓住机遇,强化责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城乡各类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应县教育局积极推进和谐教育和创新型教育,靠改革添活力,靠创新增亮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奏响应县教育加快发展的序曲。
 
  二、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举办专题讲座,应县教育局采取以会代培或深入基层培训学校领导,提高教育干部队伍素质。
  2、继续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应县教育局争取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再从师范类毕业生中给中小学补充一批短缺学科教师和从幼师毕业生中招聘补充一批幼儿教师。
  3、应县教育局进一步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晋升、评聘考核工作。
  4、应县教育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以爱心、责任、廉教为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评选一批师德标兵。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应县教育局以县组织开展课改实验培训、中小学艺术、体育与健康师资培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等。
  5、加强小学教师专科化、初中教师本科化的学历教育,使达标率有新的增长。
 
  三、继续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加大办学条件的改善力度。
 
  按照应政发《应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中小学布局实施方案》安排,应县教育局将利用三年时间分批撤并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生源少的农村中小学校,加大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和规模办学力度,撤并小学42所,两轨制以下初中2所,改办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上半年撤并部分学校,8月份完成全年撤并任务。
 
  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应县教育局要继续狠抓中小学危房改造。据县危改办初步统计,全县现有D级危房19000m2,C级危房5850m2,涉及45所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继续改造现有D级危房,同时力争启动县城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抓好新建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善,更新全部旧的课桌椅,使学校办学条件上一个新的档次。
 
  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
 
  1、应县教育局积极推进示范高中建设。
  2、应县教育局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即将颁布的《山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在县城兴办一所上规模、上档次的普通初级中学,一所高标准的普通小学,两所高标准的幼儿园,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3、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今年必须抓住机遇,用足用活政策,努力创造条件,改制县职业技术学校、新建应县职教中心。应县教育局即鼓励支持投资者,将现有职业技术学校改制成一所民办公助普通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利用这一资金作为新建职教中心的启动资金,并积极争取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资项目资金,应县教育局在县城内兴办一所高标准的职教中心,以扭转我县职业教育薄弱的状况。职业高中加强专业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乡(镇)初中实施分流教育,走普教、职教相结合的道路,既为高中输送新生又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有用人才。
 
  加强科教兴乡、兴县工作,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新典型,应县教育局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五、切实加强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1、应县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完善教职工全员招聘制,在做好“三定”(定岗、定员、定责)工作的基础上,搞好教师工作综合评价改革,完善校内结构工资制度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严格教师调动管理,建立有序、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另一方面,应县教育局认真实施对基层单位、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评制度。
 
  2、应县教育局强化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的措施,严格控制县城中小学轨制和班容量,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应县教育局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用书订购管理,对教育专项经费进行审计。加大治理教育“三乱”(乱收费、乱补课、乱订资料)力度和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4、应县教育局贯彻落实上级“减负”措施,有效整改学校作息时间、上课、自习节数和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应县教育局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继续推进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坚持依法治考,切实做好中、高考工作,严肃考风考纪,以考风带动学风,教风的根本好转。
 
  6、应县教育局进一步推进“助困保学”工程。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应县教育局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德育阵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强化学校、班级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应县教育局争取年内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立项,新建一批德育示范校、德育特色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发的《班主任工作条例》,建立班主任工作考评及目标责任制,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能手,评选“新三好学生”(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家庭是好孩子)。应县教育局加强学校、家庭结合教育,大部分学校办起家长学校,或建立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制度。评选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并表彰奖励。应县教育局组织县直中小学校长和乡(镇)教办领导对德育示范校、德育特色校进行观摩。总结经验,争取在全省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交流。
 
  2、应县教育局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新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课程,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管理、考评等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训制度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实施、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二是应县教育局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评,培养校本教研典型,召开校本教研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推动校本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化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应县教育局自下而上开展“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水平”教学竞赛活动,评选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论文,组织课改经验交流,掀起课堂教学竞赛高潮。四是应县教育局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强化课改教学质量监测,抓好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建立优秀教师工作补贴制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县性中小学生素质统一测试,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五是开展城乡中小学“手拉手”和县城教师“送教下乡”活动。
 
  3、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县教育局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校保证学生课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排进课表)加强督导评估,加强中学生军训工作,1/2以上的城镇中小学建设标准化操场。提高体育健康课、艺术教育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应县教育局以县组织中学生篮球赛和中小学生乒乓球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4、应县教育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中小学校园营造良好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并做好省级普通话示范校的建设和验收工作。
 
  七、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
 
  应县教育局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教育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县已明显落下步子。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效益”的原则,应县教育局县直中小学和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具备计算机教室,三分之一的农村小学具备卫星教学收视条件以及教学光盘播放设备等。应县教育局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活动,引深课程改革。
 
  八、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应县教育局强化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应县教育局加强安全知识课、安全实践活动和安全教育管理的检查指导,促进学校、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培训学校食堂饮管和从业人员,切实抓好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应县教育局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优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争取一些学校跨入“山西省平安校园”行列。
 
  九、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保障教育健康发展。
 
  应县教育局按照省、市要求,上半年应成立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创新督导方法,合理设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做好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普九水平、规范办学行为、落实教育经费、实施“两免一补”等重点工作的督导评估,应县教育局并将督导结果作为评先树优、表彰奖励、经费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依据。真正“督”出依法治教和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新气象,“导”出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支持作者观点. 广告,发稿等业务 请联系 安徽热线业务联系

安徽热线 2005-2013 www.ahdaily.cn 内容来源正规媒体 不代表本网观点
信息真实性不做承诺 如有不实内容 欢迎举报不良信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监不良信息报警网监百度广告管家,精准广告支持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