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安徽热线 > 健康 > 整形 > --> 科学发展铸就安徽经济腾飞“黄金十年”
科学发展铸就安徽经济腾飞“黄金十年”
2012-07-05 12:24
责任编辑:网络转载 来源:安徽日报 我要投搞 打印
【字号

    6月25日,总投资12亿元的马钢晋西轨道交通装备项目开工建设,全省最大工业企业马钢集团迈出了做大铁基新材料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步伐。 6月28日,总投资超过340亿元的江南产业集中区17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同日,《芜马城市组群城乡规划会商工作协议书》签订,芜湖和马鞍山将合力建设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站在更高发展平台上,安徽昂首阔步迈上了建设经济强省的新征程。

    加速崛起的蓬勃势头,缘于过去10年跨越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10年来,全省生产总值从3569亿元跃升到1511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不足800美元增长至3923美元,工业化率从落后全国7个百分点到“十一五”末反超全国3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居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全国最快。

    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让江淮儿女激情豪迈;科学发展的宽广道路,让美好安徽前程似锦。

    “861”行动计划强力实施,有效投入快速增长夯实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2002年10倍多,过去10年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大的时期,全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6月28日,历经3年多建设的合肥至蚌埠客运专线铁路全线通电。这条投资超过130亿元的客运专线铁路是列入“861”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其建成通车将大大提升合肥的交通枢纽地位。10年来,合宁客运专线、合武客运专线、京沪高铁安徽段、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芜申运河、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等等,一个又一个被列入“861”行动计划的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健全,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3年,立足当时安徽发展不足、发展不快的基本省情,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861”行动计划,围绕加工制造业、能源、原材料、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高技术、旅游、文化八大重点产业和防洪保安、通达、信息、生态、信用、人才六大基础工程,滚动实施一批支撑性、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促进有效投入持续扩大,夯实经济社会腾飞的基础,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861”行动计划,既坚定了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又明确了跨越发展的路径。在这一计划引领下,各地将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大江南北、淮河两岸激荡起大建设、大发展的干事创业热潮。

    2002年时,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3.3亿元,而2011年,全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2126.3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最近10年,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大的时期。在八大产业领域,马钢新区、江淮乘用车、奇瑞轿车三厂、淮南矿业顾桥煤矿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制造能力与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六大基础工程领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万公里。 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淮北大堤保护区、沿淮主要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建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挑战,“861”行动计划成为“保增长”的有力抓手,通过深入谋划并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2009年当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上年净增近3000亿元,达到9263.2亿元,支撑了全省生产总值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实现突破万亿元的目标。

    站在新起点上,我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赋予“861”行动计划全新内涵,围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原材料、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八大产业,加快建设综合水利工程、交通网络工程、生态环保工程、金融支撑工程、人才工程、民生工程六大基础工程,全方位构建多层次、多系统、开放式、动态性的“861”行动计划项目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在“十二五”的黄金发展期,在建设经济强省的新航程上,全新的“861”行动计划必将为全省加速崛起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工业强省”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速锻造支撑跨越发展的强壮“脊梁”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工业化率由落后全国水平一举实现反超,一批千亿元级主导产业异军突起

    阜阳是皖北农业大市,但它正在工业化的轨道上“疾驰”。今年5月份,该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2.8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十一五”期间,其工业化率一举提升10个百分点,煤炭、有色金属产量跃居全省前3位。在广袤的传统农业沃土上,不断向上生长的现代工业文明“新枝”,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阜阳的这番变化,正是全省的生动缩影。

    “建设新兴的工业强省,是安徽广大干部群众长期以来的夙愿和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加快崛起的必由之路。 ”这是2007年8月召开的全省工业强省大会凝聚的共识。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工业强省”作为推进全省跨越发展的主战略。以此为契机,一轮强劲提速的工业化浪潮席卷江淮大地,已经并且正在塑造全新的发展格局。

    工业成为扩大有效投入的“主阵地”。“十一五”期间,全省向工业领域投入资金超过1.5万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6年的41.7%提升至2010年的47.4%。2011年,全省完成工业及信息化投资29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8%。在全省上下涌动的工业项目建设热潮中,两淮亿吨级煤电基地、全国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基地、全国领先的家电制造基地等相继建成,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国工业经济版图中活力焕发的新生力量。

    不断提速的工业化进程是这种力量的有力展示。从2006年到2011年,全省工业增加值6年间连破5个千亿元关口,由2006年的2240.4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7061.7亿元,工业增速在全国位次也由2006年的第12位快速前移至最近3年的前4位。全省工业化率5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至2010年达到43.7%,高于全国水平3.5个百分点。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已经连续5年保持50%以上,今年一季度达63.9%,比过去5年平均水平高5.2个百分点。工业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全省已经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进程仍将不断加速。

    随着工业化如火如荼推进,一批千亿元级主导产业异军突起。 2011年底,全省汽车和装备制造产值接近8000亿元,材料及新材料产值接近6000亿元,食品医药产值接近3000亿元,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5大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30%。随着我省壮大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更加清晰,一批5000亿元级甚至万亿元级主导产业加速兴起,成为引领工业化进程的先导力量和支撑经济强省的强壮“脊梁”。

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支持作者观点. 广告,发稿等业务 请联系 安徽热线业务联系

安徽热线 2005-2013 www.ahdaily.cn 内容来源正规媒体 不代表本网观点
信息真实性不做承诺 如有不实内容 欢迎举报不良信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监不良信息报警网监百度广告管家,精准广告支持网站备案
(责编:钟红霞)